导读:雪域天路六十载,服务西藏谱新篇。今年是西航通航60周年。自1965年当雄机场通航以来,西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稳边固防、民族团结、民生改善等作出了突出贡献,被社会各界广泛誉为运输“保障线”、社会“进步线”、民族“团结线”、空中“生命线”。
在雪域高原的辽阔天际下,贡嘎国际机场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雅鲁藏布江的怀抱中,见证着西藏从贫困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壮丽历程。这座机场,不仅是西藏的空中门户,更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贡嘎国际机场的变迁史,感受它如何以翱翔天际的姿态,助力西藏腾飞发展。
1955年,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决定开辟内地至的空中航线。经多轮选址,决定在当雄县城西南的一片草地修建机场。
当雄机场始建于1956年5月11日。建设过程中,面临高海拔、缺氧及复杂气候的严峻挑战。跑道设计参考了钱学森等人的科学计算,共有约9000名各族人民建设者参与建设,历时近4个月,最终建成一条长约4500米的土质跑道。1956年9月5日,当雄机场建设工程圆满收官,“世界屋脊”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第一座机场。当雄机场的建设,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民航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个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机场,第一个跑道长4500米以上的草地机场,第一座在海拔4000米以上试飞成功的高高原机场。
建设初期1966年3月,由于当雄机场海拔高,气候恶劣且远离,中央决定选择海拔较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雅鲁藏布江河谷旁,新建贡嘎机场。
贡嘎机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甲竹林镇,海拔3569.5米,虽仍属高高原机场,但相较于当雄机场,其地理与天气特征情况已大为改善。经过紧张而有序的施工,贡嘎机场建设工程于1966年11月23日正式启用,民航站也随之转场至此,当雄机场不再使用。机场最初的设施简易,仅能满足基本的航空运输需求。
时光荏苒,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航空运输需求日渐增长,贡嘎机场原有设施与规模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1987年,申请扩建贡嘎机场,1988年,获批。贡嘎机场扩建工程,是国家“七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也是西藏自治区两个“七五”重点工程之一。
贡嘎机场的扩建工程面临着诸多挑战:高海拔带来的昼夜温差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地下水位高,冬、春季风沙大,冰冻期长,一年中有效的施工时间不超过8个月。加之扩建工程点多、面广、战线长,工地分散,工程受到多方面制约。历时五年半的艰苦奋战,1993年9月,扩建工程终于竣工,机场的设施设备更完善,为西航事业的逐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进入20世纪90年代,民航西藏区局请示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管理局改扩建贡嘎机场,并获批。此后,贡嘎机场迎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黄金时期。
2004年,贡嘎机场完成了第二次改扩建,逐步提升了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西航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08年6月24日,贡嘎机场助航灯光工程完工并成功试飞,结束了西航43年无夜航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西藏旅游业的持续繁荣和航空运输需求的迅速增加,贡嘎机场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跑道延长至4000米,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机。贡嘎机场T3航站楼于2021年8月6日投用,面积达8.8万平方米,设计容量为年旅客吞吐量9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8万吨;T3航站楼采用了智能照明控制和能耗监控系统,设置了自助值机和自动行李分拣系统,设计上融合了现代设计与民族地域元素。
2023年12月26日,贡嘎机场新建第二跑道投用,郑重进入双跑道运行时代,成为国内首个使用双跑道运行的高高原机场。同年12月28日,贡嘎机场T2航站楼整体改扩建工程建成投用,国际功能区正式启用,楼内配备了集中供暖和弥散式供氧系统,大幅度的提高了旅客体验。2024年6月30日,贡嘎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建成投运,成为西藏空港“会客厅”和藏式建筑的典范;同年7月8日,贡嘎机场正式更名为贡嘎国际机场,这一名称的变更不仅体现了贡嘎国际机场的国际化视野和战略定位,更彰显了其在西航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同年9月20日,国内建筑面积最大、高度最高的高高原塔台——贡嘎国际机场新塔台正式投入运行。新塔台高55.6米,设置了11个管制席位,集成了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等尖端技术,配备了空管CDM系统、数字空管集成系统等国产化先进设备,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使管制员能实时精准掌握空中和地面动态。
新塔台与第二跑道协同运行,使机场整体通行效率提升了28%,能满足未来年旅客吞吐量1200万人次的保障需求,标志着贡嘎国际机场已跻身现代化高原航空枢纽行列。
西藏,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气候变化无常,高山终年积雪,空中云雾弥漫,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世界民航界视为“空中禁区”。然而,从内地到开通定期航班并非一蹴而就。一方面,西藏平均海拔高、地形复杂多变,天气状况瞬息万变,给飞行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沿线的导航点和气象站建设尚不完善,当雄机场的设备也亟待升级。另一方面,当时全国民航适用于高原飞行的机型仅有“北京号”1架,且缺乏备用发动机,运力保障和维修维护都面临重重困难。
经过多次试飞和长达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965年3月1日,民航北京管理局的伊尔-18型204号机,从北京振翅高飞,经停成都后,于3月2日10时30分稳稳降落在当雄机场,北京-成都-航线正式通航,彻底冲破“空中禁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地区航线网络实现了成倍拓展,通航城市数量成倍增长,民航在西藏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也大幅度的提高。一座座“空中金桥”如纽带般,将西藏与祖国大江南北紧密相连。
如今,贡嘎国际机场已基本形成了以自身为枢纽,各支线机场为有力支撑,辐射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及省(市)的航线个;起降机型更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期伊尔-18型、波音707型飞机,逐步升级为空客330、波音737等当今世界主流的中、大型客机,这些现代化的“钢铁雄鹰”承载着西民的梦想,翱翔于天际。
国际航线年,至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往返客运航线日,-重庆-新加坡国际航线的开通,进一步拉近了西藏与东南亚的距离;2025年2月19日,-成都天府-香港航线日,-博卡拉航线也成功开通。这些国际/地区航线的陆续开通,为旅客提供了更多出行选择,更使贡嘎国际机场成为西藏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1966年,民航站从当雄机场顺利转场至贡嘎机场,为航空运输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条件。1970年,西航全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35万人、旅客发运量1.18万人,其中旅客发运量首次突破万人大关。1966年-1970年,年旅客吞吐量、年旅客发运量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态势,年平均上涨的速度分别高达86.8%、88.8%,远高于西南民航的平均上涨的速度。早期,乘机旅客的构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多为公务旅客、不宜乘车的女性、病人,他们的出行需求推动了西航的初步发展。
1971年,为进一步解决旅客运量问题,国务院批准全国降低客运票价,平均下降幅度达30%。同时,适当放宽党、政等机关干部和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乘机的规定,这一举措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航空出行的便利。贡嘎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和年发运量应声而涨,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年旅客吞吐量、年旅客发运量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年平均上涨的速度分别为12.9%、3.8%,为西航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6年后,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兴起,旅客构成发生巨大变化,旅客观光游比重日益增加;2006年,贡嘎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人次。此后增长加速:2013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2016年,突破300万人次;2018年,突破400万人次;2023年,突破500万人次;2024年,更是突破600万人次。这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数据,见证了西航的快速的提升,也反映了西藏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成就。
这股旅游热潮,让西藏本地人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他们开起了独具特色的家庭旅馆;将传统的藏餐与现代烹饪技艺相结合,推出了各种美味佳肴;更是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讲述着西藏的历史和文化。
民航站建立之初,货运量规模较小。出港货物主要为珠宝玉器、虫草等贵重货物。进港则以蔬菜、鲜肉、粮食等生活物资为主。同时,党中央的文件和中央各大报刊的资料也通过航班送达。1965年,民航站货邮吞吐量仅14.9吨,发运量仅7.7吨,反映了当时货物运输的发展状况。70年代,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空运至播放,帮助西民及时了解国内外时事,拉近了西藏与世界的距离。
1982年,民航站实施货运全面质量管理,加强监督并改善装卸设施,明显提升质量,基本消除了货差货损。1993年,贡嘎机场首次使用行李传送车装卸货物,有效提高效率、保障货物完好。
2000年3月,民航西藏区局成立航空快递公司,积极开拓市场,将西藏的啤酒、矿泉水、蔬菜、羊毛绒、松茸等特色特产运往内地,让更多人品尝到西藏风味。
2023年起,贡嘎机场启动“鲜虫草”运输,为“藏品出藏”积累经验。2024年,虫草产品出港量达691.8吨,同比增长43%,其中鲜草增68%,干草增66%。目前,贡嘎国际机场货运产品线已从鲜虫草扩展至松茸、牦牛肉、藏香猪、矿泉水、藏药及工艺品等多种特色产品,合作航空公司也从1家发展为与所有出港航司合作,形成了高效广泛的运输网络,有力支持了“藏品出藏”。
早期,贡嘎机场设施简陋,服务主要是依靠手工填写操作,旅客出行选择有限。经过60年的发展,贡嘎国际机场持续推进设施现代化和软服务升级,航站楼功能日趋完善,引入自助值机、智能行李系统等先进设施,明显提升了旅客出行效率与体验。
在早期汉、藏、英三语支持的基础上,构建了全覆盖的特殊旅客服务体系:为首乘旅客开设专属值机通道并提供全流程引导,为无陪儿童提供从值机到交接的全程陪伴服务,日均保障超百人。智能应用不断深化,自助托运系统实现3分钟内理,AI智能安检可精准识别73类违禁品,智能手推车集成实时导航与航班查询功能,极大优化了旅客动线。此外,机场还推出多项特色服务,如“高原行李大使”通过专业整理提升行李提取体验,年均处理服务事项3万件,主动为特殊旅客提供帮扶。高舱休息室提供融合西藏本土风味的营养餐食,进一步体现了地域文化与现代服务的融合。
通过将民族文化关怀与智能化技术相结合,贡嘎国际机场已形成多层次、精细化的软服务体系,并依托“真情服务”理念制定了系统化的服务管理制度。一站式特殊旅客服务、首乘服务、母婴室、无障碍设施等细节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正以安全、便捷、温馨的高品质服务,成为雪域高原重要的空中桥梁。
在雪域高原的苍穹之下,贡嘎国际机场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岁月洗礼,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华丽变迁。它的每一次蜕变,都如同一股强劲的春风,吹遍了西藏的每一寸土地,给人民生活、地方发展和经济格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贡嘎国际机场的变迁史,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惠民史。它见证了西藏从贫困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伟大历程。在未来的日子里,它将继续砥砺前行,为西藏的人民、地方和经济带来更多的福祉和机遇。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全部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标注明确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60年来西航通航城市81座 航线座机场,跑道增至10条,航站楼增至10座,航线座,国际(地区)航线条。[详细]
八月将尽,高原的晨风已染上初秋的凉意,贡嘎国际机场T3航站楼犹如雪莲花在澄澈的晴空下熠熠生辉。一场关于“雪域天路”的盛会——西航通航60周年座谈会在贡嘎国际机场拉开序幕。[详细]
记者从民航西藏区局获悉,截至目前,暑运期间西航共保障航班起降9916架次,旅客吞吐量119.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682吨,分别同比增长6.5%、2.7%、9.2%。7月,分别环比增长13.2%、19.2%、9.2%。[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京(2024)0000004
新闻推荐
【2025-09-05】
【2025-09-04】
【2025-09-04】
【2025-09-04】
【2025-09-03】
【2025-09-03】
【2025-09-02】
【2025-09-02】
【2025-09-02】
【2025-09-01】
【2025-08-30】
【202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