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团走进武汉都市圈鄂州市,探访花湖国际机场、花湖国际机场北区公共国际货站和中国(鄂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8月2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到鄂州市花湖国际机场开展“十五五”规划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谋划我省“十五五”对外开放工作,推动花湖国际机场加快打造国际一流航空货物运输枢纽,全面提升我省对外开放能级,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的脉搏总在向上生长。天与地从不是割裂的存在,而是彼此成就的生命共同体。那些穿梭于云层间的银翼轨迹,恰似为大地插上的翅膀。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延伸,更是城市能级跃升的战略支点、开放发展的活力引擎。作为现代经济的“空中动脉”,航空枢纽承载着超越交通本身的深层价值,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附着全球资源要素向此地汇聚:清晨抵达的国际航班带来跨国企业的订单需求;午夜起飞的全货机运载着本土制造的精密仪器;物流园区中智能分拣系统编织着高效网络……这种集聚效应如同涟漪般扩散,催生出临空经济区、保税物流园、跨境电子商务小镇等新型业态集群,让传统产业在数字化赋能下焕发新生,使创新种子在开放环境中快速萌芽。
站在历史维度观察,花湖机场的布局恰似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经济特区的战略远见。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呈现“东强西弱”的梯度特征,内陆地区受制于地理条件难以参与国际分工,而花湖机场的成功运营提供了全新思路。一方面,通过航空网络突破物理距离限制,让内陆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土地资源与航空时效形成组合竞争力,使鄂州这样的非沿海城市也能直接对接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依托武汉都市圈的政策协同,不同城市企业之间通过货源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跨区域的货源组织体系。可以说,这是一次以“速度换空间”的开放革命。
航空枢纽的磁力正在催生高端产业集群。中国(鄂州)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内,无人机制造商借助航空网络实现全球布局,巴基斯坦主播通过TikTok直播将中国制造销往欧美市场;投资超4.98亿元的园区里,智慧物流系统与数字贸易平台深度耦合,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完整闭环。更典型的是“空空中转”模式的创新应用:国际转国际货物通关时间缩短至5小时,较传统流程提升60%,吸引着高的附加价值电子科技类产品、精密仪器等产业向临空经济区集聚。目前该区已引进288个亿元以上项目,涵盖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物医药等领域,印证了航空经济对产业能级的强劲带动作用,临空经济区的厂房里孕育着下一个“光谷奇迹”。
当农产品乘上飞机,乡村振兴也获得了全新动能。泰国红宝石蜜柚等特色生鲜通过航空冷链快速进入国内高端市场,农户增收渠道随之拓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提供的保姆式服务,让农村创业者足不出户就能对接全球买家。这种“农产品上天、世界好物落地”的双向流动,本质上是通过航空物流重构城乡价值链。例如,通过与武汉都市圈共建前置货站,黄冈、东莞等地的特色产品得以高效集散,既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又丰富了城市消费选择。这种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正在孵化出“航空+农业”“电商+农户”的新型合作模式,为共同富裕注入可持续动力。
天空本无界,心远地自宽。当花湖国际机场的跑道灯光点亮夜空,我们正真看到的不仅是飞机的起降轨迹,更是一个内陆城市参与全球分工的信心与能力,那些穿梭于机舱的集装箱里,装着汽车零件也装着梦想,载着电子科技类产品更载着希望。当我们以前瞻视野布局蓝天航道,以工匠精神雕琢服务品质,以开放胸襟拥抱世界风云,这座城市必将乘风而起,在荆楚大地上“鲲鹏展翅九万里”。
新闻推荐
【2025-09-04】
【2025-09-04】
【2025-09-04】
【2025-09-03】
【2025-09-03】
【2025-09-02】
【2025-09-02】
【2025-09-02】
【2025-09-01】
【2025-08-30】
【2025-08-30】
【2025-08-30】